保定市第三中学:“数据引擎”融入课堂,探索精准教学新样态
更新于2023-10-12
在河北保定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保定三中)的化学课堂上,王洪泽老师正在通过智慧课堂进行授课,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每个同学面前都有一个学习平板,通过学习平板可以收集学生的学情数据,通过实时反馈的数据,王老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这些场景正是保定三中发挥数字化优势,落实“智慧校园”建设的真实写照。紧跟信息化建设步伐曾经,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组成的“老三件”是传统教育给人们留下的印象。而如今,在......

在河北保定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保定三中)的化学课堂上,王洪泽老师正在通过智慧课堂进行授课,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每个同学面前都有一个学习平板,通过学习平板可以收集学生的学情数据,通过实时反馈的数据,王老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这些场景正是保定三中发挥数字化优势,落实“智慧校园”建设的真实写照。
曾经,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组成的“老三件”是传统教育给人们留下的印象。而如今,在数字时代,紧跟步伐,踏准信息化建设节奏则显得尤为重要。保定三中始建于1951年,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创新、发展、飞跃”的工作主题,逐步形成了具有保定三中创新发展特色的文化氛围和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三中精神,成为了保定高中教育的“标杆学校”。从以前的幻灯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走进教室,到现在“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等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普及,保定三中一直走在前列。“截止目前,我们学校竞秀校区高一年级16个班,高二年级34个班和本部1+3项目14个班均已开启智慧课堂的实践应用。”保定三中教学处主任李军介绍。此外,学校还在日常教学中,采集分析教育全场景、全流程数据,为每位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实现智能时代规模化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好教师成就好教育,智慧教育更需要教师智慧。有了软、硬件的支撑,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迫在眉睫。“在促进青年教师信息化专业成长的路上,保定三中始终坚持让拥有变为实用的原则。”
保定三中教研处副主任刘亚娟说道。为此,学校做了诸多探索,并打造了一支智慧课堂先行教师团队。学校采用学科先行、教师先行的方式,通过举办“每周一课”、跟课磨课、线上教师基本功大赛、校级示范课和“智慧课堂我先行”青年教师大赛等活动,以点带面,由部分教师先行示范,来带动更多教师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最佳实现路径。如今,全校80%以上教师具有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实施教学的能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真正发挥出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作用,让传统课堂发生结构性变化。王洪泽是高二年级的化学老师,聊起智慧课堂带来的变化,他坦言通过智慧课堂上课、备课为他的教学打开了全新的思路。高中化学知识网庞大且复杂,涉及的实验更是数不胜数。王洪泽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将师生互动充分融入实验教学中,开创智慧课堂进实验课的先例,使知识呈现更直观、课堂气氛更活跃、师生互动更密切、学生实验操作更可控。除此以外,老师们还积极探索智慧课堂作业模式。课前,通过学生作答数据来分析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和课后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精准备课;课中,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精准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效果;课后,根据学情布置分层作业,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智慧课堂相当于为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位AI助手,不仅提供了优质丰富的备授课资源,还能自动批改试卷、作业,实时采集过程化数据,助力老师精准教学,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精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王洪泽表示。在“数字河北”建设过程中,保定三中通过数字校园建设,以“因材施教”为理念,推动课堂模式变革,探索出了一条教育信息化建设之路。对此,保定三中校长沈忱分享道:“我们主要是从三个实现来做工作的”。首先是实现数据驱动学业减负增效,构建人机互交环境,拓展课堂边际,精准推荐新课标新高考优质资源,提升备课效率,构建学科知识图谱,为孩子们规划个性化的学习思路和路径,促进作业弹性分层、千人千面,减负增效。第二个实现是AI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学业减负增效的基础上,用人工智能创新德智体美劳学习新空间、新内容、新体验,推进德育铸魂、智育培根、体育强基,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精准画像,指导孩子们全面发展。第三个实现是AI赋能构建教育治理新模式,构建数据采集、治理赋予一体化的数据运营体系,以大数据驱动管理,学校教学和督导服务升级,提升了教育治理能力,高水平推进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作为一所七十多年的老校,保定三中借助信息化东风,找到了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径。未来,学校也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和育人方式,为保定教育甚至乃至河北教育续写新篇章。文| 阙筱
责编| 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