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法、手段的不断进步,让林业脱胎换骨。龙泉从2005年起,经几任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森林资源档案、林木采伐、林产品运输、林权管理、林地管理等主要管理内容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走向了互联网平台。2014年起在各项业务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融合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吸收森林自然消长的研究成果,使森林资源管理、林业总体管理逐步迈向智能化,为林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主要经验有三:
1、领导重视、上级支持,政府、高校、企业联姻
没有林业信息化就没有林业现代化。咬定这一理念,强化信息技术与林业业务的融合,班子专题研究会,职工专题培训会,形成广泛交流、多层面互动。列入国家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建设,获得丽水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林权管理系统、林木采伐管理系统、林产品运输管理系统、营造林管理系统、林地管理系统等20多个系统上线运行,有力支撑了森林资源的精准化管理,为服务林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干部、职工、林农联动
林业信息化要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服务。森林状况、森林经营、产权流转等直接影响着林业效益和林农收益。从电子政务入手,将“互联网+林木采伐、林产品运输、权属管理”主体放在县,延伸至乡镇、企业和社区,移动互联网至山场,研发了林权管理系统、林木采伐管理系统、林产品运输管理系统等,构建了广信息、零距离的电子审批环境,规范了管理流程,方便了林农,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也解决了山是谁的?山在那里?山上有什么的问题。
3、全面提升、成果共享,省、地、县互动
林业信息化要为林业决策服务,为全面提升森林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服务。2014年起在各项业务系统运行基础上,以森林资源基础档案为基础,以森林经营利用与保护为补充,基于地理信息、森林资源信息、采伐管理、营造林管理、林地征占用管理、森林防灾管理、行政处罚管理等系统和数据,通过系统集成、数据融合与建模,建立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平台,初步解决了山上有什么变化的问题?实现了森林资源自动更新、年度出数、综合监管与决策服务,能全方位、多层次展现森林资源,林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貌。平台可以上延到地区和省乃至国家层面,下延至山头地块,实现各级互。
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移动互联网以及无人机在森林资源动态感知上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动态感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