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商务咨询

反馈

客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县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
更新于2023-09-1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县域地区可及性的进一步提升,县域制造企业触网数量和频率不断升高,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和深度应用的需求也逐渐凸显。数字技术带来新机遇,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盈利、抵御市场风险、培养创新优势的能力,带来县域工业化的第二次浪潮。县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县域数字社会运行需求和经济诉求的必然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县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县域地区可及性的进一步提升,县域制造企业触网数量和频率不断升高,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和深度应用的需求也逐渐凸显。数字技术带来新机遇,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盈利、抵御市场风险、培养创新优势的能力,带来县域工业化的第二次浪潮。县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县域数字社会运行需求和经济诉求的必然要求。

县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一)信息化:构建高效的流程管理体系

信息化阶段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在这个阶段,企业将传统的纸质流程转化为电子化的流程管理,主要关注的是生产制造、物料转移、事务处理、资金流动和客户交互等流程的电子化,目标是提高企业流程管理的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数字化:重塑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

当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流程和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此时,企业开始转向数字化阶段,从流程管理转向业务管理。此时关注的核心是数字化对商业运营模式的重塑,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组织结构的调整,以赋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突破。

(三)智能化:提升数倍的人工智能效率

随着企业拥有大量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成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走向。在智能化阶段,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从数据中高效地提取业务知识。各种系统和应用变得越来越智能,能够自学知识并创造新的知识。智能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解放生产力,寻找新的商机。

县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从实践上看,越来越多的县域制造企业在逐渐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投入,但同时也要看到,数字化转型仍是新鲜事物,制造企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有许多痛点难点问题有待解决。

(一)数字技术门槛较高

县域制造企业技术研发、整合能力有限,往往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购买软件、系统以及服务,但这些解决方案难以覆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甚至伴有不稳定性风险。以牟平区为例,50.1%的企业报告了与技术平台企业合作出现困难,19.8%报告了企业高新技术引进渠道较少,还有12.8%的企业报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易出故障。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平台企业的出现更新了技术推广和散布的模式,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县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

(二)专业人才缺口严重

技术驱动下工作内容和场景的不断变化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新需求。处于不同数字化转型阶段的县域制造企业对数字化人才有共同的需求,但随着企业数字化水平、层次的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数字化人才缺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营特定行业、领域,采取特定商业模式的县域制造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供给波动更加敏感,也更需要高新技术人才、专业人才的加入。

(三)外部环境变化频繁

个人信用危机、自然条件改变、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适度调整、资源配置的变化、国际市场的变化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导致需求端和供应端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对制造业数据信息的发展与传递也会产生影响。频繁变化的外部环境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制造企业缺乏足够的信息,难以估算收益和成本。同时,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会导致制造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随之发生变化。

(四)企业内生动力不强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战略、文化、数据、技术、流程、组织和服务等企业经营领域全方位的变革。数字化背景下,制造企业对外部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由于数据缺乏统筹管理,政府部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不同业务线条之间存在数据壁垒,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企业“不敢转、不愿转、不能转、不会转、不善转”的实施障碍。

县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推进县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应从政府主导、平台赋能、园区生态、设施完善等多维度发力。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由政府搭台,破除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在产业选择上,优先选择产业基础较好、集聚度较高的产业精准发力,再分行业分规模逐层次推进;在政策扶持上突出“精准滴灌”,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实施差异化策略。

(二)赋能数字化转型平台

以平台赋能传统产业,重点培育企业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自主可控的数字化赋能平台,推动数字化平台向中小企业共享资源和能力,在重点领域实现设备共享、产能对接、生产协同,解决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敢转、不会转、不善转、不能转的问题。

(三)构建园区数字生态

发挥产业园区在引导产业集聚、改善体制机制和改善投资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园区为主要承载,整合提升相关产业平台,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以产业平台为核心,以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平台为支撑,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形成良性循环的数字化生态。

(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推进5G、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工业无线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县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构筑支撑底座;另一方面,立足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条,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匹配”三个环节构建分析框架,加强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等重点基础设施配置,提升数字化产业承载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牟平区委党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