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商务咨询

反馈

客服

新增20家!累积83家!宁波稳居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
更新于2023-07-20
自工信部启动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工作以来,宁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集中财政、金融等政策资源,全面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宁波市拥有8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居全国城市首位;2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1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领跑全国,被誉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已成为宁波上市公司的生力军,“冠军”成林背后的秘诀与......

自工信部启动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工作以来,宁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集中财政、金融等政策资源,全面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宁波市拥有8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居全国城市首位;2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1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领跑全国,被誉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已成为宁波上市公司的生力军,“冠军”成林背后的秘诀与宁波市基础雄厚的制造业发展密不可分。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产业特色鲜明,制造业一直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宁波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数据显示,宁波工业总产值已从2002年的2000亿元猛增至2022年的2.4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超过12%;规上工业增加值从499亿元增长至5339.4亿元,20年增长9.7倍。这二十年,宁波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6位跃居第12位,工业增加值升至全国城市第7位,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晋级全国第6座“外贸万亿之城”。
近年来,宁波制造“组合拳”频出,相继实施“4+4+4”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全力构建“3511”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及“五个一批”产业体系……如今的宁波,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三大产业集群正加快迈向万亿级;新型功能材料、绿色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健康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一批以新兴和未来产业为新增长极的“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正瞄准绿色化、新型化、高端化,围绕产业发展总体布局,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固链,全力推动制造业创新转型,让宁波制造业更具竞争力。
RONGXIANG

如何打造单项冠军之城


虽然宁波制造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对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问题和短板。如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控力不强,产业链韧性不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度不够等。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问题,集成政策引导、梯队培育、协同创新、数字赋能等改革举措,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发展,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加强规范引导与政策扶持



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方案(2020-2025)》《宁波市单项冠军和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计划(2020-2025)》等专项规划,聚焦以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的单项冠军全链条培育,举全市之力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

迭代政策举措

制定《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宁波计划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助企政策,对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补贴奖励,成功上市后再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特别奖励,并在技术改造、要素保障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2022年,累计发放各类扶持资金10.8亿元。

强化示范引领

搭建中国(宁波)单项冠军发展国际论坛、“创客中国”宁波大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大会等交流平台,每年编印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报告,分享企业成长经验,宣传惠企助企政策,全面激发企业“勇创一流、争当冠军”的内生动力。

建立企业梯度化培育机制



精心培育“好种子”企业

实施“智团创业”计划,支持“创二代”、留学生、科技人员等创新创业,在半导体材料、膜材料等重点领域培育出聚嘉科技、卢米蓝等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辅导中心,实施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等专项行动,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种子企业。2022年,宁波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56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20家。

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库

出台《宁波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遴选储备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近年来,入选培育库的企业维持在1500家左右。

精准扶育冠军企业

引导企业在做精做优做强冠军产品基础上,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企业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引导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深化创新合作,协作共享研发资源,降低创新成本,进一步巩固提升市场地位,真正成为引领细分行业领域的全球标杆。

强化冠军引领推动协同创新



健全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依托现有单项冠军企业,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产业链共同体和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和产业链主导能力,确保每条产业链都能培育出一批单项冠军。目前,通过强基补链,已初步培育石墨烯、集成电路等10条“四基”产业链,天生密封件公司核级静密封件等17个项目列入国家强基工程专项。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创建国家级鄞州(智能电器)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全省首创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维护制度,形成跨部门协作、市县联动的知识产权维权体系,构建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为企业专注创新保驾护航。

积极创新金融服务

政银合作开展金融专项对接,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出绿色审批通道、无还本续贷等惠企举措,为企业“一对一”量身定制专属低息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

推进产业大脑与未来工厂建设



加快打造细分“产业大脑”

加快建设化工、模具(金属)、新材料等重点行业的“产业大脑”,汇聚工业软件服务商、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商等资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支撑和解决方案。如已落地运行的奉化区气动产业大脑等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数字化助力。

创新开发特色应用

按照“迭代升级一批、启动实施一批、谋划推进一批”思路,开发上线一批管用实用的特色应用,助推专精特新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进建设“未来工厂”

综合运用自动化装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推动建设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智能制造群,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截至2022年底,共有8家专精特新企业被纳入省级“未来工厂”、65家专精特新企业被纳入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按照计划,到2026年,宁波工业增加值将力争突破1万亿元到2035年,全面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及产业科技创新基地,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协同发力,基本建成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宁波正处于跨越式发展关键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融合的当下,锚定制造业发展先行城市的目标,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以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为突破口,谱写宁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