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商务咨询

反馈

客服

不管安全产业如何变化,绿盟科技总想着给伙伴更多选择
更新于2024-03-19
全文共3126字,阅读大约需6分钟。绿盟科技是国内少数几家,坚定的“渠道派”安全企业之一。至少相比那些,隔三差五才跟渠道商聚一聚的企业,每年定期召开合作伙伴大会,本身就代表一种态度,代表绿盟科技将坚定地推进渠道战略。更进一步。绿盟科技还希望给合作伙伴更多选择,更希望集中精力回答好几个问题:解决方案从网络安全,延伸至数据安全,合作伙伴将如何站位?业务模式从产品销售,延伸至生态服务、安全运营,合作伙伴......

全文共3126字,阅读大约需6分钟。


绿盟科技是国内少数几家,坚定的“渠道派”安全企业之一。至少相比那些,隔三差五才跟渠道商聚一聚的企业,每年定期召开合作伙伴大会,本身就代表一种态度,代表绿盟科技将坚定地推进渠道战略。

更进一步。


绿盟科技还希望给合作伙伴更多选择,更希望集中精力回答好几个问题:

解决方案从网络安全,延伸至数据安全,合作伙伴将如何站位?

业务模式从产品销售,延伸至生态服务、安全运营,合作伙伴是否可深度参与?

剪不断理还乱的行业市场、商业市场、分销市场,其间的界限是可以有,还是可以无?其中的政策导向,是管理还是牵引?

绿盟科技这十年


话说从头。梳理近十年,绿盟科技的变化。“攻防对抗”,始终是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标签从未改变。只不过,以“攻防对抗”为内核,绿盟科技的业务模式、技术路线、合作模式一直都随势而变。


2014年,绿盟科技内部提出P2SO概念(P为产品、S为方案、O为运营)——要从产品设备,转向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也是在2014年,绿盟科技并购亿赛通,开始在数据安全领域布局。

发生在同一年的两件事情,前者是业务模式的变化,也是当时的产业共识,业内企业都在推进类似变化;后者则是技术路线的延伸,而且相当超前。要知道,当时尚未提出数字化转型概念,数据也未像现在一样,上升至“资产”的高度。

在此之后,配合业务面和技术面的改变,绿盟科技的商业模式也延伸出两个新方向:其一是推出绿盟智能安全运营平台ISOP,服务于大型企业、区域政府、垂直行业;其二是基于“绿盟云”探索SaaS模式,服务于中小企业。

再之后,绿盟科技提出智慧安全3.0理念,其希望构建“全场景、可信任、实战化”的安全运营能力。期间,绿盟科技总能看到更多新领域。例如,无人机安全,星链安全。绿盟科技也能看见一些新市场,例如车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等。

尤其在2023年,绿盟科技高密度地发布了数据保险箱(DSDB)、数据安全检查工具箱(DSIT)等新产品、新方案、新服务。而且在政府、运营商、金融、能源、企业、科教文卫等多个行业,开创29个“首次”、实现14次“破冰”、完成7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中标”,树立了50个经典标杆案例。

好消息、坏消息


这就是绿盟科技的变化,也是中国的安全产业的变化。正是在此期间,业内形成了“三个半”共识——数据安全成为业内共识;安全运营成为业内共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进入中小企业市场,下沉至区域市场成为业内共识。此外,以SaaS服务覆盖中小企业市场,也基本成为业内共识,只是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之中。

而此变化对于合作伙伴——坏消息是,“卖盒子”恐不再是长久之计;好消息是,还有不同路可以选择。

也就是说,信息时代红利造就了网络安全的黄金十年,合规驱动又稳步支撑安全产业,又向前走了十年,而数字时代红利将造就数据安全新的黄金十年。但不同于旁路式、“卖盒子”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更追求内嵌式、保镖式的安全能力。

IDC报告就是此种变化最好的佐证: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IT安全硬件市场整体收入约为9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截至2023年末,全年中国IT安全硬件市场规模达到22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

“安全市场正在彻底改变,所有人都在改变,如果你还认为自己只是销售合伙人,很可能会被这个行业给抛弃。”杨炳智是绿盟科技副总裁,负责渠道业务。其实,他并不认为合作伙伴会被抛弃,反而有很多路可以选。


绿盟科技2024合作伙伴大会期间,绿盟科技联合超聚变、三未信安、华控清交三家合作伙伴,分别发布FusionOne HCI+X超融合安全解决方案、商用密码联合解决方案、数据要素流通安全解决方案。

类似的合作还有很多。这意味着技术型伙伴,将与绿盟科技建立真正生态式的合作。数据安全中涉及的数百个功能模块,都可能是双方的阵地。当然,传统合作伙伴也不会失去数据安全市场,“数据安全与数据流转、业务应用紧密结合,”产品线副总裁宫智。他认为:“合作伙伴在此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不仅如此。


“安全运营”也是绿盟科技合作体系的另一条发展路径。2022年,绿盟科技发布云化战略T-ONE CLOUD,服务中小企业市场。期间,虽然单纯的线上SaaS模式很难跑通,但具有行业属性、园区属性的合作伙伴,已经积累了成功经验。


在此之前,绿盟智能安全运营平台ISOP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区域政府、垂直行业市场。而返璞归真回归至SOC的本质,绿盟科技的ISOP既是平台产品,也是有多重能力组合,有响应闭环的安全运营服务。


合作伙伴正可参与其中。2023年,绿盟科技开始建立3+X服务体系,即3家全国性服务伙伴,X家区域服务伙伴。以此体系,绿盟科技正在牵引合作伙伴向服务转型,牵引合作伙伴提供SaaS服务,牵引合作伙伴进入大型安全运营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合作伙伴大会上,绿盟科技面向合作伙伴和用户,重磅推出了绿盟全系国产化魔力防火墙、绿盟全流量威胁分析响应系统、绿盟漏洞管理解决方案等十余款全新升级的产品、方案,加快锻造行业新质生产力,构建更高层次的合作共赢新生态。

界限,可以无


另一维度。


“绿盟科技不想把合作伙伴,固定在行业市场或商业市场。”杨炳智并不认为“一刀切”是种好策略。


在此之前,绿盟科技采用典型二级渠道架构。一级渠道包括总经销商、战略和生态合作伙伴等;二级经销商包括行业钻石经销商、行业金牌经销商、行业认证经销商、商业金牌经销商等。而经过此次调整,二级渠道伙伴将统称为钻石经销商、金牌经销商、认证经销商等。

想想确实有道理。


中国有10万家企业,年安全投资在200万元以上。此类用户均可归属于行业市场和商业市场。这其中,90%以上的企业可由合作伙伴独立提供服务。但绿盟科技并不想代替合作伙伴,定义10%与90%之间的界限。


或者说,绿盟科技内部对行业市场和商业市场,有着清晰的界限,绿盟科技也在约束自己严格执行报备规则,约束原厂销售不能在商业市场冲的太靠前。但对于合作伙伴,绿盟科技并不想以“管理”代替“牵引”,不想将合作伙伴,固定在行业市场或商业市场。

牵引,可以有


与此类似。


绿盟科技定义的商业市场和分销市场之间,界限也在模糊。“准确地说,商业市场和分销市场应该统称为‘商业分销市场’。”杨炳智所说的是安全产业特性。这也意味着,安全企业在规划“商业分销市场”时,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


绿盟科技集团副总裁杨炳智

其实,并不像服务器、交换机等“近亲”通路产品,安全产品涉及繁琐的系统设置,需要解锁复杂的网络环境,还要与业务流量进行适配。其中,除了防火墙等极少数产品,还难实现标准化交付。


这意味着,合作伙伴不可靠几款防火墙,支撑起独立的分销业务。其必须依托于商业市场,依托于增值分销,服务下游中小集成商,必须建立销售、服务、运营的复合能力,成为平台型伙伴。


“绿盟科技将加大分销伙伴的激励,希望找到愿意投入,愿意共同开拓市场的合作伙伴。”话锋一转,杨炳智说出了伙伴策略的重点。此策略的指向性相当明显,绿盟科技希望迁移合作伙伴,以专职的销售经理,专业的技术团队服务客户和下游伙伴。


说的再直白些,绿盟科技希望以业务激励为牵引,希望以技术赋能为支撑,建立外部服务资源池,建立区域性的服务平台,平时能服务于用户和下游中小集成商;战时能冲上去,承担重大会议、赛事、活动的安全保障责任。

合作伙伴的发展路径


这也就是变化中的安全生态。


合作伙伴的角色定位正在分化:一部分伙伴开始站上大型安全平台,专注于功能的技术积累,并最终成为安全平台中功能模块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伙伴开始“钻牛角尖”,专注于细分应用场景,专注于车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等。

绿盟科技集团副总裁宫智


当然,更多的合作伙伴,在保住分销、集成的业务基本盘外,也希望自己成为“平台”,成为区域技术服务平台、安全运营平台。“而绿盟科技将坚定地执行渠道战略,在不同的领域寻找最适合的合作伙伴,为不同合作伙伴,提供不同的发展路径。”宫智最后说。

转载声明

本文转载自《张戈BP》。经协商绿盟科技官方公众账号已获得该文章转载资格,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