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数字转型的背景
1、国家对于食品质量及安全越来越重视。
2、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企业适应这种消费变化并精准的获得消费者的需求。
3、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效率的提升,环保压力的变大、消费量的提升都迫切需要蒙牛提升效率来更好的服务客户。
蒙牛面临的挑战
1、乳业是典型的快消费品行业,跨度几个行业、拥有较长的产业链,产品质量难以把控。
2、蒙牛拥有庞大的传统经销商,如果进行转型,不能轻易触碰经销商的利益。
3、蒙牛过去的模式是线下的B2B模式,只需要考虑B端的运营,无法精准及时获得C端的需求变化。
4、蒙牛拥有33个基地、58家工厂和几千个经销商,内部供应链各个环节如计划、排产、仓储、物流等,都是从自身角度决策,只考虑了上下游环节,缺乏全局的统筹优化,导致浪费了太多成本。
蒙牛数字化转型方法
蒙牛通过ERP、MES、财务等系统和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共享;通过中间数据库和LIMS系统,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质量追溯;通过中间数据库和LIMS系统,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质量追溯;通过OPC UA协议实现OT与IT 的结合。建立数字化模型对销售、供应链和财务等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管理业务横向互联,制造业务纵向集成,打造了流程精益化、数字化、透明化的智能工厂。通过自建标准库和关联第三方平台,构建了企业智能制造标准库、知识库、专利库,实现了解决方案的复制和全面推广。
企业ERP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
企业内部重构CRM,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在CRM的基础上,建设了“蒙牛乳业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FSSC)——资金共享平台”。实现共享结算、票据池、理财业务、国际结算、掌上资金,以及资金支付业务的电子化流程审批,支撑蒙牛新财务、新管控、新平台的优质高效服务,助力蒙牛实现了全部业务板块集中起来进行统收统付的结算,在所有业务单元中基本实现了零现金的管理。目的是向生产基地提供交易处理服务的组织。
智慧工厂
蒙牛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基于产业链上下游,对产品研发和产业链进行升级。
1、提升数字化能力强化品质根基,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推进乳制品生产、质检、企业与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改造,成为在国内乳制品行业中,首个实现了SAP与LIMS两大系统协同作业的乳品企业。
2、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步向上游推广,带动牧业合作伙伴的全面提升。
在上游,蒙牛所有的牧场都已经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制定了完备详实的牧场管理标准,再运用数字技术让标准在各个牧场落地。今天,蒙牛的全部奶牛都已经部署了RFID耳标,记录专属健康档案,部分还配备了更复杂的传感器。牧场对奶牛的所有动作,包括喂料、挤奶、按摩等,均通过数据分析来设定并随时调整。整个牧场甚至就像一个现代化、自动化的智能工厂。
3、向下游则通过大数据支撑,持续加大消费者洞察,改进研发创新产品,建立起产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连接,加强互动性、社交性的消费体验。在下游,蒙牛积极探索销售渠道、终端管理和营销的智能化。
蒙牛数字化规模化生产线
智慧供应链
蒙牛重新定义智慧供应链的三个特征,从平台可视化(端到端的数据集成)到可感知(考核和监控指标体系)、可调节(快速响应和集成),其中可视化是可感知和可调节的基础,蒙牛在智慧供应链建设的过程中就遵循了这个原则。
同时在战略决决策和战术执行方面,两者相辅相成,战略方面包含布局优化和需求预测,战术执行包含精准排产和智能订单。
食品安全质量实时监控平台
数据洞察和营销
蒙牛通过构建自己的大数据中台,采集从奶源、运输、仓储、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程产生的数据,通过有效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赋能整个产业链。
利用数字化,在生产方面,可以对质量控制和检测环节更好的把控,提高生产效率。
在仓储物流方面,通过与阿里零售通的合作,一级经销商能直接收到零售通的订单,准确知道乡、村一级需要多少货,具体哪些小店需要等,极大的降低了经销商的仓储物流成本。
在营销方面,蒙牛与阿里巴巴合作,运营“零售通”平台开展新型零售,利用平台将碎片化的消费信息整合起来,从而构建消费者大数据,通过对消费者数据的分析,可以让蒙牛用智能化的生产手段去创新产品,去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小结
数字化转型不能保证成功,但不做数字化转型注定会失败。蒙牛从刚开始打造自己的CRM系统到构建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智慧工厂以及数字零售平台,促使线下与线上、全产业链融合到运营和决策数据化、智能化。作为一家传统企业,蒙牛集团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乳业数字化的新典范。
更多数字化内容和资讯请关注安心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