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商务咨询

反馈

客服

数字化转型的全新方法论,数字化魔方
更新于2023-08-22
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话题是非常复杂的话题。过去四五年,我的主要精力基本都用于数字化转型领域。

01/ 

什么是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

无论是过去常谈的企业战略转型、运营转型,还是现在常谈的数字化转型,提到“转型”,往往都意味着企业主动求变、主动求新的过程。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会经历四个阶段和管理水平上的三次飞跃。

过去,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处于第一阶段,从简单组织往标准化、规范型组织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会有很大的提升。

与人力资源体系对应,通常到第三阶段,多元化、多业态或多区域管控时,企业才会将HR三支柱、HRBP概念真正落地。只有非常少数的优秀企业,能做到生态型的企业,也就是第四阶段。

每一轮的管理迭代、管理转型,即是企业内部的镇痛,也是镇痛后取得飞跃的过程。

从第一阶段进入到第二阶段时,很多企业开始考虑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确是非常好的工具,通过类似盖雅这种工具,可快速对齐行业高平均水平。

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企业收入从百亿量级做到千亿量级时,较多的精力会投入于数字化。

对于数字化程度不高的企业,数字化能够很快解决营收增长的问题,但内部运营的提升、利润率和营销效率的提升则需要时间发酵。早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营收利润增长非常明显。

很多人私下问我关于数字化转型,有哪些企业值得学习,我推荐传统企业。

这与今天盖雅的「劳动力管理」主题以及和在座很多企业非常有关系,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越需要大力提升数字化的投入,数字化投入也将起到更大效应。

这些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完全改变了行业的交付模式、管理模式,创造了新行业。

02/ 

为什么数字化的失败率很高?

不知大家是否关注了麦肯锡2020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报告——《全球“灯塔工厂”网络:来自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沿的最新洞见》。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成功率低于16%,而且参与调研基本都是头部企业。

在我看来,数字化转型真实的成功率远远低于16%。

为什么数字化的失败率如此之高?

过去两三年时间,我走访了上百家企业家,开展了很多调研,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专业人才、专业方法论。

数字化转型前,很多企业都会成立数字化领导小组,那么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应该由谁担任?团队成员如何组成?在公司内部从哪里寻找数字化人才?内部与外部如何结合?

这些问题的确是困扰企业迈出数字化的重要方面,但「缺乏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导」才是数字化转型成败的主要因素。

数字化转型企业通常有三种类型:技术转型、业务转型、人才转型。但实际上,往往是三者相结合共同的转型。如果一家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只从IT或是只从业务角度考虑,会存在很大问题。

例如,用数字化提升供应链效率,由谁来牵头?是放在大区?还是运营部门?是总部PMO?还是总部战略部?或是IT部门?

我接触到一家客户是由CHRO来牵头,因为供应链变革中涉及到大量人的能力变化,以及大量与人有关的流程变化,而且区域、门店绝大多数都是人。最终,HR带领着企业顺利完成第一个数字化转型的任务。

当HR主导时,是从人才变化、组织能力提升、人的能力改变角度思考数字化转型。进而补充了技术和业务转型两个环节,所以数字化转型是人、技术和业务共同驱动的过程。

03/ 

传统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不适用了?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在对140家企业进行管理咨询时,我通常运用的是下图左边的方法论,也是经典的管理咨询方法论,即「提出假设,然后对标行业最佳实践」。

但数字化时代来临后,行业最佳实践慢慢销声匿迹了,过去做很多行业最佳实践经验的对标、假设的认证,得出解决方案,「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现在,需要通过提炼核心数字资产,完成数字化愿景设计,每家企业都有核心业务、核心资产能够被数字化、被AI用IT工具更好地进行提炼。

如下图,中间橙色格子是通过企业内部核心的数字资产(数字化能力)延展设计数字化战略,围绕它形成企业的各个职能。

对企业而言,数字化对8个职能的提升和改善会产生重要作用,比如增长、运营、财务、人才、技术。

基于此,形成“三层三纵”的结构。

“顶层”需要考虑核心数字化战略之间在战略层面的协同;“中间层”打通业务和数据,例如很多企业会搭建的业务中台、数据中台、EA、企业架构;“底层”是赋能层,做任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无论哪个职能领域,底层人的行为、数字化文化及相关数字化能力都要做到同步改善。

因此,三层三纵形成「数字化魔方」概念。去年我们团队写了《数字化魔方》一书,也是2020年数字化领域的第一畅销书,如果大家对「数字化魔方」概念感兴趣,可以再通过书来了解。

04/ 

数字化转型全新方法论——数字化魔方

「数字化魔方」包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三种典型的场景。

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主要是降本增效极致体验(内部体验、外部体验)——人力资源如何反向推动外部客户体验,外部体验反向推动内部体验,最终推动融合创新,融合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最难部分。

以贝壳为例具体分析。按照零售估值、互联网估值,会发现资本市场对贝壳的估值非常高。贝壳是链家的升级,它已经不再是一家房地产中介,更像零售门店,只是销售的是房子而非矿泉水。

从2004年,贝壳开始做管理改善时,2008年用“楼盘字典”把核心房源、买卖房信息进行数字化沉淀,2008年将核心数字化资产打通,并围绕此构建了一套数字化转型体系。2011年还没有数字化转型概念,是数字化的初期阶段,被谈及的概念主要是“线上线下打通”、“O2O”,链家和贝壳的数字化成熟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依据“三层三纵”27个格子,每年每个格子的颜色都会慢慢变深,通过一些措施不断提升数字化成熟度,甚至在单点上的一些事情,比如做一件事情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因为人力资源效率会牵引运营效率改善,最终我们会发现某一个点上数字化投入会把周围相关板块的数字化深度带起来。

通过这个过程,追踪每年数字化举措是否能够产生应该有的效果,不断评估已经落实的管理举措、数字化投入产生哪些效果。